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根据《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变异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等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卫生部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目的(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得了H7N9禽流感不一定会死亡。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为主,严重者可能进展为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但感染后的结局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并非所有病例均会发展为重症,更非所有重症患者必然死亡。
该病例是北京市报告的第二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2版)》规定,初步核实其密切接触者有50人,所有人员已全部实施医学观察措施,目前均无异常症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平稳后,北京市将其纳入流感样病例常规监测范围。
H7N9病毒突变或可通过飞沫传播,如何防止病毒感染?
1、避免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H7N9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传播。日常应减少接触活禽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区域,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或其排泄物。购买禽类产品时,需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经过检疫合格。
2、避免接触活禽尽量避免接触活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不前往活禽市场或养殖场所。若需处理禽类,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处理后及时清洁双手。
3、造成眼结膜感染H7N9病毒。通过破损皮肤感染 当裸露在外部的皮肤发生破损,然后接触到接待H7N9病毒的活体鸡、鸭、鹅,或者其粪便、羽毛、排泄物等,可能会通过破损皮肤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4、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与禽类的接触传播给人类,同时也可以通过飞沫以及近距离的空气传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H7N9病毒能够引发人类感染,对全球的健康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特殊传播情境:在如哈吉这类大型人类集会期间,由于人群密集和可能的禽类接触,为H7N9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5、传播方式:H7N9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但输入性病例的出现往往与人员与携带病毒的禽类或禽类产品接触有关。此外,病毒还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等途径传播。症状:感染H7N9病毒后,人们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肺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得了H7N9禽流感就会死吗
得了H7N9禽流感不一定会死亡。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为主,严重者可能进展为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但感染后的结局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并非所有病例均会发展为重症,更非所有重症患者必然死亡。
人感染禽流感后并非一定会死,部分亚型感染者症状较轻,愈后良好,H7N9禽流感患者愈后差,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人感染禽流感愈后与所感染病毒亚型密切相关,部分亚型感染者症状较轻,愈后良好。
综上所述,人感染禽流感后并非一定会死亡,且无法确定具体的死亡天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和方法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愈后。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应避免与活禽接触,并及时就医和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
【答案】:H7N9型禽流感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禽流感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一般为1~3d,通常在7d内。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家禽和野鸟的传染病。不同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毒力差异很大,同一亚型不同毒株及同一毒株感染不同家禽时其毒力也不尽相同。非致病性毒株和低致病性毒株感染后往往只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在冬春季节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禽类与禽类之间也非常容易互感H7N9病毒,导致禽类禽流感而生病甚至死亡,一般发现这类病、死禽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深埋、焚烧、焚化的。食用禽类产品要煮熟在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食用煮熟的禽类产品是预防H7N9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H7N9病毒在100度高温中持续2分钟就会死亡。
2015年H7N9禽流感疫情的诊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史。
卫生部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目的(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 ,疗程5-7天。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卫发明电〔2013〕17号)。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确诊病例)。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如何进行报告及管理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后,要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3、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应在两小时内上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法,H7N9禽流感虽属乙类传染病,但需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这意味着,一旦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必须在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H7N9禽流感,也称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4、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史。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家乡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315tangshan.com/tasa/648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家乡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根据《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
文章不错《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怎么写》内容很有帮助